干货丨PDCA角度深入理解体系审核不符合项原因及纠正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过程通常涉及识别不符合项,并通过改善这些不符合项来促进整个管理体系水平的提升。 根据IS0/IEC17021-1(CNAS-CC0I)《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不符合项被划分为“严重不符合”与“轻微不符合”两类,这一分类由认证机构根据不符合项是否妨碍管理体系达成既定目标的能力来决定。
被审核的组织需要遵循认证机构设定的整改期限,提交关于不符合项改进情况的报告。 纠正措施和具体纠正方案的制定,应基于不符合项产生的根本原因。 唯有针对这些根本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才能有效防止不符合项的再次发生。
从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以深入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不符合项的产生原因。
P、体系策划不足
管理体系文件与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合同条款等要求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符通常有两个原因:
1、可能是管理体系在初始策划阶段未能充分完善。 具体而言,即那些应当被正式文件化记录的关键内容或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得到恰当的编制与归档,从而造成了体系文件内容的缺失或不完整。
2、管理体系在面对组织结构的调整、外部法律环境的变迁、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是客户需求的更新时,未能及时且有效地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与更新。 这种滞后性导致体系文件没有及时调整,导致体系不符合要求。
P、资源准备不足
当组织未能充分提供必要且有效的资源(涵盖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生产设备、辅助设施、检测与试验设备以及生产作业环境等关键要素)时,或者即使提供了资源但数量不足,这将直接导致组织无法依照其预先策划并制定的文件要求来执行操作。
这里要注意资源必须有效和充足。 例如,生产设备需具备生产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质量和数量的能力; 检测设备则需达到能够精确测量并符合产品精度要求的分辨率; 同时,整个测量系统的偏差也必须维持在规定标准之内,以确保所有操作都能符合既定的规范与要求。
D、未按文件规定实施
这类不符合既包括管理业务没有按照文件执行,也包括产品生产和检测没有按照技术文件执行。
如果没有按照文件规定实施的原因是资源不足,则属于资源性准备不足。
C、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评价不足
这类不符合是指没有按照ISO9001标准条款【9.绩效评价】的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
1、组织未能遵循标准规定,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必要的监视,同时也未执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流程。
2、实施了上述1的内容,但是实施结果无效。
3、组织未能验证其设定的质量目标以及过程绩效的实际实施成果。
4、其它组织规定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项目,未按规定实施。
A、效果性
尽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制度均符合标准或相关文件要求,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现场也严格遵循了这些规定执行,然而,执行结果并未达成既定的目标,从而产生了效果性不符合的情况。
具体表现为,诸如生产过程中频繁发生同类型批量不合格品的问题,这表明尽管流程被正确执行,但某种未知因素导致了运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
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别病因,并据此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同样地,采取纠正措施也应如此,只有针对问题的真正根源采取措施,才能实现彻底的解决与根治。
1
针对【P、体系策划不足】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应聚焦于体系策划环节,从源头上加强和改进策划过程。
2
对于【P、资源准备不足】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应在新项目和变更实施的关键评审阶段进行,确保资源配置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3
在处理【D、未按文件规定实施】的不符合项时,除排除资源准备不足的原因外,还应从监督角度出发,加强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对具体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确认,二是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测量,确保执行到位。
4
关于【C、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评价不足】的问题,虽然很少有公司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却不实施顾客满意监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这些活动的具体执行效果仍需各相关方深入了解和评估。 为提高管理水平和减少审核不符合项,应着力提升相关业务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顾客要求的理解能力。
5
对于【A、效果性】这一体现组织经营管理实力的关键项目,针对其不符合项,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原因分析。 若发现相关人员能力不足,则应从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入手,以增强组织的整体效果性。
● 审核知识丨IATF16949体系审核不符合项——没有按照作业标准执行该如何回答? 实例演示
● 干货丨IATF16949:2016 标准应形成文件的22处过程,附条款说明